研究发现甲藻会产生具有生物活性和毒性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通过海洋食物链传递并累积于海洋生物体内,进而出现因人类摄入海...
2024年9月,中国科学院段明研究员团队,联合德国和瑞典研究人员,揭示了不同光谱的夜间人造光对斑马鱼(Danio rerio)行为的影响,阐明了...
2022年12月,中科院海洋所鱼类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团队在世界鲳科(Stromateidae)鲳属(Pampus)鱼类分类及地理分布格局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
2023年3月,由中科院和厦门大学团队等合作完成的海洋鱼类恒温与环境适应机制解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刊发于Cell集团旗下国际综合刊物The Inn...
该研究揭示了草海龙附叶等性状进化的基因调控特征,证实了scpp5的假基因化是海龙科鱼类牙齿丢失的关键因素,并首次创新性报道了海龙科...
2025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联合浙江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者在南海发现鱼类...
新的研究表明,石油可能会对珊瑚礁鱼类的高阶思维产生负面影响,使它们更容易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而且更难找到宜居的栖息地。...
英国《自然》杂志6月16日发表的一篇生态学论文,确认了世界范围内鱼类生物量显著高于或者低于预期值的珊瑚礁。...
据科学日报报道,根据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简称WCS)、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和其...
科研人员报告了在珊瑚礁退化与珊瑚礁吸引鱼类之间的声学联系。可能促进珊瑚礁恢复的鱼类群落的缺乏,这让珊瑚礁受到的广泛破坏加剧...
珊瑚礁鱼类以其色彩斑斓的各式花纹著称,然而直到今天,控制...
溯到数百万年前,化石证据表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动物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