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naerpeton supinatus 是在附近采石场切割的岩石中发现的,这些岩石用于建造花园墙。
![]()
图1 拉克兰·哈特(Lachlan Hart)说,这块化石是一群被称为temnospondyls的灭绝动物的一个独特例子,它们生活在恐龙之前和期间。
1990年代在挡土墙中发现的2.4亿年前的两栖动物化石已被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和澳大利亚博物馆的科学家正式命名和描述。这块化石最初是由一位退休的养鸡户在当地采石场获得的岩石中发现的,这些岩石旨在用于建造花园挡土墙,随后被捐赠给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
![]()
图2 艺术家对今天中国大鲵的祖先Arenaerpeton supinatus的描绘
古生物学家拉克兰·哈特(Lachlan Hart)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学院(UNSW Science)和澳大利亚博物馆(Australian Museum)共同担任职务,他说,这块化石被命名为Arenaerpeton supinatus,意思是“仰卧的沙爬山虎”,几乎显示了整个骨骼,以及明显的皮肤轮廓。
“这块化石是一群灭绝的动物的独特例子,它们被称为temnospondyls,它们生活在恐龙之前和期间,”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BEES)的博士候选人Hart先生说。 “我们并不经常发现头部和身体仍然附着的骨骼,软组织保存的情况更是罕见。 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Arenaerpeton居住在现在被称为悉尼盆地的淡水河流中。哈特先生说,它很可能猎杀了其他古代鱼类,如Cleithrolepis,但除此之外,没有太多证据告诉我们Arenaerpeton与Arenaerpeton共享土地和水域的其他动物。 “从表面上看,Arenaerpeton看起来很像现代的中国大鲵,尤其是它的头部形状,”哈特先生说。 “然而,从化石上保存的肋骨和软组织轮廓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到它比其活着的后代要重得多。它还有一些非常粗糙的牙齿,包括嘴巴顶部的一对尖牙状的獠牙。 ![]()
图3 Arenaerpeton 看起来很像现代的中国大鲵
哈特先生说,这一发现令人兴奋的是,Arenaerpeton很大 - 估计从头到尾约为1.2米 - 而同时生活的大多数其他密切相关的动物都很小。
(责任编辑:靓蕊)“最后的脊椎动物是在Arenaerpeton之后的1.2亿年在澳大利亚,有些长到了巨大的尺寸。脊椎动物的化石记录跨越了两次大规模灭绝事件,所以也许这种体型增加的进化有助于它们的长寿。 新南威尔士大学BEES学院高级讲师、澳大利亚博物馆古生物学馆长Matthew McCurry博士说,这块化石是澳大利亚古生物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这是过去30年来在新南威尔士州发现的最重要的化石之一,因此正式描述它是令人兴奋的,”McCurry博士说,他也是该研究的合著者。“它代表了澳大利亚化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研究已发表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杂志》上,化石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