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尾飞蜥

时间:2017-05-21 10:34 点击:
刺尾飞蜥(Uromastyx acanthinurus Bell 或African Spiny-tailed agamid)又名棘刺尾蜥、摩洛哥王者蜥、孙鲽蜥、多刺蜥、非洲刺尾蜥和非洲王者蜥等,一种生长在热带的爬行类动物。在动物分类中列
       刺尾飞蜥(Uromastyx acanthinurus Bell 或African Spiny-tailed agamid)又名棘刺尾蜥、摩洛哥王者蜥、孙鲽蜥、多刺蜥、非洲刺尾蜥和非洲王者蜥等,一种生长在热带的爬行类动物。在动物分类中列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飞蜥科、刺尾飞蜥属。分布于北非塞内加尔至埃及一带和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目前在不少地区被作为宠物饲养。
 
       刺尾飞蜥通常体长30—70厘米;头小,龟蛇状,平滑无鳞;耳垂直开口;瞳孔圆;舌短厚,前端完整或有微缺;体背鳞片环状排列,自颈至尾贯穿一条中脊线;尾短粗,鳞片刺状或脊状突起,或呈筒状盔甲环套;四肢短粗,有鳞,各具5趾。体表在常温下灰色,经光照后会呈现鲜艳的橙、黄、红、绿等横条色带,并缀有不规则的黑斑点及网状纹。
 
       刺尾飞蜥主要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和热带雨林灌丛中。白天活动,夜间隐居在自掘的洞穴内或岩石下。雄性具领域行为,好打斗,遇侵扰时会做出伏地挺身或点头动作。能以尾上坚硬的保护刺将掠食者堵在岩缝内,使多数肉食动物望而生畏。成体以苜蓿、苣荬菜和莴苣等植物为食,幼体兼捕捉昆虫。有夏眠和冬眠习惯,时间长达2—5个月不等。
 
       刺尾飞蜥与其它蜥蜴一样,皆卵生。每窝产卵10—23枚,卵于31—32度的常温下经70—80天自然孵化。幼蜥3年性成熟。野生种平均寿命25年。由于其肥大的尾为各产地游牧民的传统美食,在近海地区更被渔民作为钓鲨的上等饵料,故长期以来遭到大量捕杀,以致种群数量日益下降。现已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2并受到保护。

 
(责任编辑:佳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