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动态 >

蝗灾,比你想的更严重

时间:2021-05-30 23:23 点击:
这几年,在美国、俄罗斯爆发蝗虫灾害的时候,国内网民大都是看热闹、看笑话的心态。还有很多说我国没有蝗灾,是因为很快就会被吃掉,这样的玩笑话。 实际上,我们的处境,远没
这几年,在美国、俄罗斯爆发蝗虫灾害的时候,国内网民大都是看热闹、看笑话的心态。还有很多说我国没有蝗灾,是因为很快就会被吃掉,这样的玩笑话。
实际上,我们的处境,远没有到能看别人家笑话的状况。农业部,一直是和蝗虫辛苦博弈的状况,才维持了蝗灾的减少。即使如此,近年,你还是能看到山东蝗虫灾害的新闻。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 年)》,原话:“目前,我国蝗虫常年发生面积 2.8 亿亩次左右,分布在 20 个省(区、市)”。其中,“草原蝗虫常年发生 1.8 亿亩次左右”,剩下的1亿亩次,基本就是农牧业地区。
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川、新疆等常发区和吉林、黑龙江等偶发高密度蝗群危害仍时有发生。
所谓高密度蝗群危害,就是那种漫天遍野、密密麻麻的蝗灾。
所以,国内根本不是看笑话的时候,而是同样在和蝗虫艰苦搏斗的状态。

首先,要明白,蝗虫为什么不能靠吃解决。每次非洲爆发蝗虫,就会有人问,当地人为什么不把蝗虫吃掉。
因为,蝗虫在移动。形成蝗灾的蝗虫,是会飞的。一天能飞120公里,甚至能穿越局部海洋。所以,当地人就算抓捕蝗虫作为食物,也抓不了几天,蝗虫就走完了。
别说人了,蝗虫有大量天敌,包括牧鸡牧鸭,鸟类,蛙类。还有一些菌类能让蝗虫致病死亡。这些手段,叫做生物防治,是国内这些年想要大力普及的防治手段。
尤其是粉红椋鸟,这种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能吃120—180只蝗虫。
A picture containing bird, black, outdoor, standing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以前,国道施工,碰到粉红椋鸟孵化,都要停工一个月,等它们离巢再开工。可见这种鸟对治理蝗虫多重要。
A person holding a sign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
但即使如此,所有这些生物手段,也只能治理中低密度蝗虫问题。
一旦蝗虫已经聚集,形成蝗灾,这些蝗虫天敌加起来,也只能捕食蝗灾的十分之一。这时候,想控制蝗灾,只剩下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这一个方法。而这会造成大面积化学污染。

蝗虫最可怕的,不光是聚集之后,寸草不生的啃食能力。还有以下几个地方:
  • 蝗虫形态会变化,导致蝗灾出现非常突然。
蝗虫刚出生的时候,是独居、温和、害羞,危害不大的状态。但是,一旦聚集到60只以上,蝗虫颜色就会变化,性格也会变化,变得特别暴躁、富攻击性、食欲也大增,并开始成群行军。
A picture containing insec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蝗虫群相遇后,会不断合并,群体会越来越大。
研究发现,只要不停的戳蝗虫的后腿,温和的蝗虫,就会在几小时内,变成极具攻击性的形态。也就是说,蝗虫聚集时,相互拥挤,不停戳其他蝗虫后腿,他们形态就变了。
  • 蝗虫聚集发生在没有人烟的地方
蝗虫能够在沙漠深处,完全没有人烟的地方聚集。只要一颗矮树丛,就能爬满几千只蝗虫。
A picture containing grass, insec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这时候,蝗虫灾害就已经爆发了。等出现在人类眼前,就已经是超级大军了。
  • 蝗虫行军不分国界,在他国聚集,以蝗灾入境。
俄罗斯和中国西部,蝗虫灾害经常来自于哈萨克斯坦。当蝗虫过境时,就已经是黑压压一片的状况了。
Map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所以,中国和俄罗斯一直有派人和哈萨克斯坦一起治理蝗虫。虽然合作一直有成效,但只要不能根治,蝗虫就赶不尽杀不绝。
  • 蝗虫群行军方向不定,一天能改变好几次方向
最开始,独居的蝗虫聚集,往往因为干旱、食物匮乏。独居蝗虫,迫不得已,都集中到同一个有食物的地方。类似于,沙漠动物,都聚集到一个水坑喝水。
聚集之后,就不再分开,会整体行军。行军方向,和温度、湿度、风向都有关系,随时都会改变方向,所以追踪蝗虫群也非常不容易。
比如,你开飞机去洒药灭蝗虫。如果你上午去,等飞机飞到,蝗虫已经换方向飞很远了。所以,飞机一般清晨,在蝗虫刚睡醒,正在晒太阳取暖,还没移动的时候,就要赶到,洒药。
  • 生殖能力强大,产卵地难以发现。
蝗虫一次能产卵60-80个。产卵的时候,她会把肚子插入松软的土中,放下卵。
A close up of a bug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with medium confidenceA picture containing chocolate, insec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产卵后,土会把卵盖住,完全看不出这里有卵。这样,这批卵能安全孵化,完全没有天敌。
A picture containing food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而且,群居的新生代虫卵,孵化之后,很快就会转变成极具攻击性的群居状态。也就是说,蝗灾在出生地,就形成了。
 

要解决蝗虫,理想的办法,是在尽可能早的阶段,就处理掉,最好,就是虫卵阶段。下面这个实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1875年,美国西部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蝗虫灾害,12.5兆(1=1万亿)只蝗虫遮天蔽日,席卷整个大地,形成长达1800哩的黑云,覆盖面积超过整个加尼福尼亚。造成的损失大约1160亿美元。这次蝗灾,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人类历史上观测到的最大动物集群。
然而,不久之后,蝗虫灾害突然消失了。经过多年调查发现,蝗虫消失,完全是一个偶然的原因。
蝗虫寿命6个月,这期间产卵,自然死掉,然后下一批蝗虫出来形成灾害。而这批蝗虫,每年都在同一个地方产卵。那个地方,本来荒无人烟没有天敌,非常安全。
但是,当时西部发现矿山,出现淘金热。为了挣钱,不但有大量矿工,还有大量农民,去开垦原本无人问津的土地,改造成农田,来养活这些矿工。
于是,蝗虫产卵的地方,偶然被农民改造,土地被翻动、被压平、被水淹,蝗虫卵全部完蛋了。
根据当时的报告,农民在当地,每平方英寸,平均杀死虫卵150个。1英寸=2.54厘米,1平方英寸,就是下图这么大。
Shap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可想而知,至少杀了上十兆的虫卵。以至于,这个恐怖的、被称之为落基山岩蝗的蝗虫品种,直接灭绝了!
想想这个成本收益比,只要找到蝗虫产卵地,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根治蝗虫灾害。

然而,如今蝗虫灾害依然不断,就是因为,寻找蝗虫产卵地非常困难。
  • 首先,可能的产卵地范围太大了
和落基山岩蝗固定在一个地方产卵不同,其他品种的蝗虫,会更换产卵地。
以非洲为例,蝗虫在沙漠深处产卵,在沙漠深处聚集,等出现在人们视线时,就已经是蝗灾状态了。
研究人员标注了可能的产卵地,范围有1000多平方英里。其中还包括政局混乱地区、战区、地雷区。
可想而知,非洲要从根源灭虫卵,几乎不可能。
  • 然后,卵在地下,地面完全看不出是产卵地。
除非你去的时候,正好在产卵,或正好在孵化,不然,就算你站在产卵地上,也不知道这是产卵地。
  • 接着,监测技术人员匮乏。
追踪蝗虫非常困难,周期非常长,基本以3个月为单位。而监测技术人员又严重不足。导致虫卵地很难找到。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中国是有机会克服的。俄罗斯地广人稀,确实难,所以蝗虫灾害也比中国严重。
但是,中国有支付宝公益活动啊。如果农业部和支付宝合作,不光搞种树公益,也搞蝗灾控制公益,那么就有更多预算来养活更多监测技术人员。
  • 最后,就是产卵地在别国的问题了。
蝗虫在他国产卵,聚集,然后蝗灾过境到中国和俄罗斯。这就只有和他国合作了。前面提到了哈萨克斯坦,这只是其中一个。农业部列举的蝗灾来源国有一堆。可想而知,从源头消灭蝗虫非常困难。

目前,国内的蝗灾控制,随着生物防灾的推广,状况越来越好。但也只是相对以前好。用绝对受灾面积来看,还是非常大的数字。
根治方法,还是需要有一天,能监测到各个产卵地,把虫卵给解决掉。不然,这场战斗,赢家永远是蝗虫。

后记:
由于2020年初的巴基斯坦、印度4000亿蝗灾的新闻,让这个原创老文章被人转载,突然热门起来。所以迅速解答几个大众关心的问题。
  • 4000亿蝗灾是否会来中国
大部分不会,地理上有高原高山屏障,还有丛林屏障,气候也不适合沙漠蝗虫,所以,大部分过不来。但是,云南历史上是有过小规模沙漠蝗虫灾害爆发的。也就是说,还是有一小部分,最终能撑过来,但并不足以让民众害怕。
2020.02.24更新:根据海外媒体2月18日报导,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月11日提醒中国说部分蝗虫将飞跃红海来到中国南方,并抵达深圳。中国官方回应说,这批蝗虫已经在监控之中,不会构成威胁。
由于目前是冬季,加上中国南方气候不适合沙漠蝗虫,只要正常治理,确实无需担心。
 
  • 4000亿蝗虫新闻刚出,印度怎么做到立马让蝗虫消失的
蝗虫寿命短,如果前一年没有大规模蝗灾,那这一批蝗虫辛苦聚集到4000亿规模的时候,寿命大概已经差不多了,所以蝗虫离开农牧业地区+自然死亡,让印度赢得了时间。但下一批,应该已经在孵化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印度的环境不适合这类蝗虫,所以不但蝗虫死的快,虫卵也难以孵化。但是不了解情况的话,最好不要抱这种侥幸心理。
  • 下一批网传可能增长500倍,是否真的会这么恐怖
不会。500倍只是个最大理论值,在今天这个科技时代,各国政府不会傻乎乎任凭其随意增长。接下来防控工作会继续紧张的进行,监测并消灭虫卵、幼虫的工作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从而尽可能减少下一批的数量。各国政府大约有3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刚好是一个防控周期,能大幅减少下一批的数量。
从海外新闻看,非洲目前依然在和蝗灾辛苦战斗,如果治理不佳,到夏季,下一批蝗虫数量确实可能增长,当然,不会有500倍那么多。但是,由于印度的存在,即使下一批蝗虫数量再次暴涨,也很难大量抵达中国南方。最多是某个小分队能够抵达。
  • 灭蝗化学药品股是否能暴涨?
一些个人和投资机构看到4000亿蝗灾,立马买了农药股,然后因为印度说蝗灾消失,股票又立马下跌。
但是,灭虫工作其实这才刚刚开始,因为有下一批理论上数量更庞大的蝗灾在孵化。大约在4月份,灭虫工作量会显著加大,到时候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药品需求量会比较大。但是,是否需要从中国进口,这个就不知道了。
如果是担心蝗虫会从印度大量进入中国,然后导致国内农药需求量暴涨,这就不必了,不可能。
2020412日更新:
2个月前,本文提到,4月份,下一批蝗虫将会完成孵化,灭虫工作量会显著加大。果然,新闻出来了,蝗虫数量相比之前,提高20倍。也就是8万亿了。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最大、最恐怖的蝗虫集群是12万亿。如今8万亿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人类历史最高水平了。
搜索了一下,蝗灾扩大20倍的主要原因,是2个:
  • 持续干旱。非洲今年继续干旱,而沙漠蝗虫非常喜欢干旱气候。
  • 灭蝗化学药品严重不足。非洲灭蝗化学药品主要靠进口,尤其是从中国进口。灭蝗的关键时间,包括中国在内,都是防疫期间,各国都无力支援非洲。
对中国的影响:
  • 沙漠蝗虫进入中国的唯一途径,是绕道一大圈,从云南入境。因此,能这样绕过来的,绝不可能是大部队,只可能是小分队。
 
  • 灭蝗需要的化学药品,中间化学成分,有很多都从中国进口,所以中国相关企业,现在应该是加班加点在尽力生产。可以期待其股票上涨。
蝗灾趋势:
  • 今年还会有下一批蝗灾,数量能减少多少,关键看接下来3个月的灭蝗工作是否给力。
  • 最糟糕的不在这里,最大问题在于,蝗虫不停在生虫卵,只要虫卵不解决,每年都是同样规模的蝗灾。加上气候越来越热,干旱地区不断增加,更加适合蝗虫产卵孵化,蝗灾规模会更大。
  • 加上干旱导致多地农作物减产,非洲饥荒和难民问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状态了。
2020531日更新:
印度和蝗虫辛苦战斗的消息出了新闻,新一批蝗虫如期孵化,很遗憾,非洲和印度未能减少数量。
非洲面临严重的预算不足问题,导致没有足够的农药,更别提短期培养出专业的跟踪人员。没有追踪人员,就无法持续灭蝗,蝗虫规模就下不来。
蝗虫规模下不来,就意味着,接下来每年都是这个规模。这才是最可怕的。
就短期来看,中国是受益方。一方面,蝗虫大部分过不来,过来的小分队不足以形成危害。另一方面,农药中间成分需要从中国进口。
长期看,对中国也是坏事。因为中国企业也在全球化,印度、巴基斯坦、非洲各国,都是中国的重要市场,接受了中国很多投资。这些地方的经济被蝗虫拖累,最终中国的投资也都被拖累。
所以,还是希望中国能提供帮助,必须协助当地做到持续灭蝗,把规模大幅降下来。口罩外交之后,希望中国也能开展灭蝗外交。
 
2020722日更新:
国内出现了蝗灾的报道,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 和 云南两个方向。然而,无需担心。这和造成非洲蝗灾的,不是同一批。
哈萨克斯坦本来就是蝗虫产地,是中国和俄罗斯的蝗灾稳定来源国,所以这个方向来的蝗虫,实际上是预计内的常规蝗灾。
云南在2天前,也出现了大量蝗灾的报道。按照之前的推断,非洲的蝗灾,是有可能会有个小分队,绕道从云南入境的。然而,从报道看,这次入境的,并非来自非洲的沙漠蝗虫,而是老挝的黄脊竹蝗。这也是云南预计内的蝗灾类型。
然而,由于和非洲类似的气候原因,这次的黄脊竹蝗爆发规模,高于以前的常见规模。从报道看,云南投入了大量无人机 和 人工喷洒农药,蝗灾规模还在云南能够防控的范围内。
遗憾的是,从逻辑上推断,由于气候问题无法解决,蝗灾来源国是小国,无力降低蝗灾规模。除非多国政府下狠心,花大力气一起整治蝗灾,不难,规模难以下降。也就是说,接下来云南面临的蝗灾规模,也会一年比一年大。
虽然暂时不会影响国内的生活,但长期看,如果蝗灾规模一直持续在这种高位,早晚会对国内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汪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