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贝类博物馆 > 贝类百科 > 珍稀贝类 >

砗磲(五)——瓷口砗磲

时间:2018-04-03 23:23 点击:
瓷口砗磲(学名:Hippopus porcellanus):最大长度可达40厘米。边缘有无数的触手。外壳洁净,一般是白色的。它的俗名也因此而得。
瓷口砗磲 
      瓷口砗磲(学名:Hippopus porcellanus):最大长度可达40厘米。边缘有无数的触手。外壳洁净,一般是白色的。它的俗名也因此而得。俗名”china clam“中的china不是指中国,而是指瓷白色的意思。它们在幼年期贝壳呈扇形,两片贝壳铰合部位大约占到体长的一半,而且随着体型的增长,铰合部位也在不断的增加。铰合部最终可达体长的三分之一,贝壳因此能够张开非常大的角度。和砗蚝一样,瓷口砗磲往往比较肥胖。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帕劳和菲律宾。
 

 
名称溯源
      瓷口砗磲外壳洁净,一般是白色的。它的俗名也因此而得。俗名”china clam“中的china不是指中国,而是指瓷白色的意思。它们在幼年期贝壳呈扇形,两片贝壳铰合部位大约占到体长的一半,而且随着体型的增长,铰合部位也在不断的增加。铰合部最终可达体长的三分之一,贝壳因此能够张开非常大的角度。和砗蚝一样,瓷口砗磲往往比较肥胖。
 

 
形态特征
      瓷口砗磲的外形类似砗蚝,但在小的时候其外壳比砗蚝更薄和更平滑。 都有围绕向内的光圈,边缘有无数的触手。最大长度可达40厘米。 套膜只伸展到贝壳边缘,并不向外扩张。吐水口也是低平的圆锥状,口部呈圆形。然而,吸水口与砗蚝不同,有明显的交错的触手。 
      贝壳套膜的颜色主要是棕黄色或橄榄绿色,有奶白色的或金色点状花纹和细条纹。有些套膜更是呈灰色。它们还普遍的具有半透明或无颜色区域。由于贝壳外部常被其它生物所覆盖,因此在野生环境中,大一点的个体就无法识别其贝壳上的特征了。它们的两片贝壳之间铰合部分很长,一般都能超多贝壳长度的1/2,有些较大的甚至能接近2/3。这使得贝壳的口可以张得很大。贝壳的弧度也很大,即使很小的砗磲也非常肥壮。 
      贝壳有典型的5-7个褶皱,其中5-6个褶皱形状比较完整。这些褶皱角度很低,而且没有鳞甲,所以它们有时看起来很像扇砗磲。因此,尽管属同种,但它们的贝壳形态与其它砗磲相差许多。贝壳的上边缘有5-6个向内扣的指状弯曲,内缘光滑,与对应的另一边形状相同。当它们需要闭合时可以关闭得非常严实。而且,和砗蚝一样,瓷口砗磲的丝足附着也很弱,只在体型很小时才吸附底基,体型大了以后就不再吸附了。因此,它们在幼年时,丝足凹口就很小,甚至封闭,成年后几乎完全封闭。丝足凹口周围同样有很多小的指状或齿状突起。 
      贝壳的两瓣是对称的,能够紧紧的闭合。贝壳的顶部是向内扣的手指状,但它们在幼年期形态是接近方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变圆弧形。这些内扣的手指状一般有8-12个。丝足凹口位于贝壳的底部,幼年的个体凹口非常小或根本没有,而且可能会短期后完全关闭。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砗磲一般在幼年期保持仅1周的吸附时间,或者根本不吸附,长大后根本不吸附底基。丝足凹口的周围也很独特,有许多交错的手指状突起。 
 

 
栖息环境
      通常生活在礁岩区平坦的有海草的沙质底基上,瓷口砗磲一般不会附着在底基上,它们也会在潮间带中6米深度的地方找到。然而,瓷口砗磲的分布范围远远小于砗蚝,原始生长地仅限于印尼东部,菲律宾南部,帕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由于被过度捕捞,在这些原产地已经很难发现了。
 
保护级别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责任编辑:宋以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