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因为人类活动,珊瑚礁在逐渐缩减和白化。2018年11月13日,联合国环境署在埃及展开谈判,联合了多个国家进行保护,若再不采取行动,多数珊瑚礁可能会在本世纪中叶濒临灭绝。鉴于珊瑚礁对生物多样性以及资源丰富的巨大价值,以及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保护珊瑚礁刻不容缓。目前世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全球约110个国家拥有珊瑚礁资源,其总面积 (Smith :617000平方千米;Coppe :1500000平方千米;Spalding等 :255000平方千米)约占全部海域面积(Reaka、KudlaH :340X106平方千米)的0.1%~0.5%。因为人类过度排放二氧化碳,海平面不断升高,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严重。目前,珊瑚礁的破坏已从过去的事件性变为连续性,由此导致海洋中珊瑚覆盖率严重下降,西大西洋下降了53%,印度太平洋下降了40%,大堡礁下降了50%。在各个地区中,东南亚地区问题严重,澳大利亚地区最轻微。 就中国而言,中国珊瑚礁主要集中在南海。星罗棋布的珊瑚礁组成了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东沙群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海南岛的旅游业尤为迅猛,珊瑚礁作为一种美丽的景观吸引了众多前来观赏的人,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了一系列产业的崛起,海南岛的珊瑚礁受到了严重破坏。据统计,海南珊瑚礁的活珊瑚减少了95%。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Endangered Species Scientific Commission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已明确规定,将珊瑚列入第二类濒危动物以予保护。目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年10月发布了最新报告。报告预测即使全球采取最强有力的行动,将升温幅度控制在高出工业化前水平1.5℃范围内,未来几十年,世界上70%-90%的珊瑚礁仍然会消失。珊瑚礁的保育与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基于跨平台的动物检索系统将有助于这类问题的求解。
(责任编辑:清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