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软隐棘杜父鱼 别名:忧伤鱼、波波鱼 外文名:Blobfish 拉丁学名:Psychrolutes marcidus 分类地位: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鱼纲 隐棘杜父鱼科 隐棘杜父鱼属 软隐棘杜父鱼 形态 水滴鱼有着蝌蚪状的体型,还有张扭曲的丑脸;没有鱼鳔,使用鳃呼吸;全身没有骨头和肌肉,身体呈凝胶状,密度低于海水。可长到12英寸(约30.5厘米)。 水滴鱼的身体没有鳞片,而是由柔软的皮肤覆盖着。它们的颜色通常是淡灰色或浅棕色,有时会有一些斑点和斑纹。此外,水滴鱼的眼睛也比较小。 ![]() 图1 水滴鱼 特点 1.捕食: 作为一种深海生物,水滴鱼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食物的稀缺。因为它们缺乏广泛的肌肉结构,所以它们移动比较缓慢,只能悬浮在海底附近寻找食物。而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就是海雪,这是一种由海洋表层的有机物质组成的颗粒物,包括死去的浮游生物、粪便颗粒、以及其他有机碎片,它们通过滤食这些颗粒物来获取营养。有时也会吃其他小型的深海生物,包括小型鱼类、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 ![]() 图2 水滴鱼的生活环境 一般情况下,鱼类的沉浮主要靠鱼鳔。通过鱼鳔肌调节鱼鳔的收缩和膨胀,鱼的身体密度也随之改变,从而达到上浮下沉。而水滴鱼生活在水深600米至1200米的海底,这里的水压大约是60个大气压左右,相当于一辆卡车压在你的身上,导致身体的变形和功能的损伤。在高压下,鱼鳔不但很难高效地工作,甚至还像是个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随着压力的变化,鱼鳔可能会迅速膨胀,甚至能将鱼类的内脏器官都挤出体外。因此水滴鱼拥有一个秘密武器——凝胶物质,它的密度小于水,可以起到跟鱼鳔类似的功能,并且可以使水滴鱼的身体具有弹性和韧性,从而适应水压的变化,避免被压碎或撕裂。 ![]() 图3 水滴鱼宣传画 水滴鱼的繁殖方式独树一帜,雌性水滴鱼先寻找一个安全舒适的浅海地带,把自己的卵产下,然后趴在鱼卵上孵化一段时间静待鱼宝宝孵化出来。 ![]() 图4 水滴鱼及其卵 虽然水滴鱼的确切起源时间尚不清楚,但它无疑是地球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作为深海中的一份子,水滴鱼见证了地球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演化。从古老的海洋到现代的深海,水滴鱼一直在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地生存下来。同时,水滴鱼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独特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为我们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通过对水滴鱼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海洋环境的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奥秘。 ![]() 图5 生物演化示意图 ![]() 图6 碳循环示意图 水滴鱼生活在海下600米至1200米深处,应当与人类是井水不犯河水才对,但偏偏水滴鱼和澳大利亚的著名水产“澳洲大龙虾”互为邻居。人类在用大网捕捉美味的大龙虾时,时常会将在海底的水滴鱼一同捞起来。水滴鱼虽然对人类来说并不具有价值,但最终也连带着成为牺牲品。 那么如果放生水滴鱼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吗?以水压举例,在深海存活的鱼可以适应深海的水压。假如在短时间内被捕捞上船,那么水压的骤变会导致鱼的内脏破裂。这个原理类似于一个氢气球升到空中然后爆开,我们在鱼市上可以见到活的浅水鱼。但是像带鱼这样的深水鱼却很少看到活的,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即使刚被捕捞上来的水滴鱼也是活的,但是其内脏早已严重受损,假如这时候放入大海水滴鱼也活不了多久。 ![]() 图7 被污染的海水 ![]() 图8 海洋保护员在清理海洋垃圾 保护水滴鱼及其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建立海洋保护区,通过限制特定区域的开采活动和渔业活动,可以保护这些脆弱的深海生物。另一种措施就是定期的种群调查和监测有助于了解水滴鱼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这些数据对于评估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调整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 但无论如何,希望水滴鱼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文字来源百度网站,知乎网站 图片来源百度网站,知乎网站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熊帮OUC科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 (责任编辑:晓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