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性贝毒

时间:2018-12-19 12:59 点击:
腹泻性贝毒由有毒藻产生,通过食物链流入贝类动物体内,是最严重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
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由有毒赤潮藻类鳍藻属和原甲藻属的一些种类产生的脂溶性多环醚类生物活性物质。腹泻性贝毒可在贝等滤食性动物体内富集,危害食用者健康。腹泻性贝毒在全球沿岸海域均有分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最严重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

腹泻性贝毒中毒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恶心、腹痛和头疼。发病时间可在食后30min或14h不等,一般在48h内恢复健康。一般止泻药不能医治。DSP不是一种可致命的毒素,通常只引起轻微的胃肠疾病,而症状也会很快消灭,没有强烈的急性毒性,但大田软海绵酸(OA)是强烈的致癌因子。

对各地区进行抽检结果,青岛地区对1994~1996年经青岛口岸出口的贝类产品贝类毒素检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在3a中共检验双壳类生物805批,有45批检出腹泻性贝毒,占5.6%。其中1994年检验308批有9批检出腹泻性贝毒,约占2.9%,1995年检验219批,17批被检出腹泻性贝毒,占7.7%,1996年检验278批,19批检出腹泻性贝毒,占6.8%。 [24]  浙南地区采集15个样品,有3个样品检测出含有腹泻性贝毒,检出率为20%,超标2个,超标率13.3%; 瓯江口海域共采集13个样品,有2个样品检测出含有腹泻性贝毒且均超标,检出率和超标率都为15.4%;南麂列岛海域共采集12个样品,有4个样品检测出含有腹泻性贝毒,检出率为33.3%,超标3个,超标率25%。检测的10种贝类中, 只在紫贻贝、缢蛏、泥蚶和青蛤中检测到腹泻性贝毒,而其他几种贝类均未检出毒,这说明紫贻贝、缢蛏、泥蚶和青蛤是腹泻性贝毒敏感种,较其他种类易富集腹泻性贝毒。


(责任编辑:黄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