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皮皮虾,其实雀尾螳螂虾与皮皮虾同属于一个大家族。雀尾螳螂虾属于齿指虾蛄类,大多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我国的南海和台湾海域也有分布。雀尾螳螂虾通常生活水下在3-40米的深处,适应22-28℃的水温,一般会生活在靠近珊瑚礁附近的U形洞穴中,它们的猎物主要是行动缓慢的腹足类、双壳类等动物。
为什么给它起名叫雀尾螳螂虾呢?雀尾螳螂虾的外表十分鲜艳呈橄榄色或绿色,触角鳞片为橘红色,末端外缘为黑色,胸足与捕食爪均为红色,头胸甲前侧缘呈黑色。是一种外表颜色鲜艳,类似于孔雀的食肉性节肢动物。
螳螂虾的掠肢(第二对颚足)由于经历了几千年的进化,已经发展为一对强劲的“铁拳”,螳螂虾主要的捕食工具就是它的掠肢,也是防御的利器。它们很聪明,在捕猎时会事先埋伏起来,若有猎物经过,它们会像螳螂一样,将掠肢狠狠地击向对方,而且它们会视情况选择进攻的次数,直到把猎物击倒为止。正是因为它外表色彩鲜艳及捕猎时的动作方式,因此被称为雀尾螳螂虾。
作为捕食工具的掠肢为何如此厉害?当攻击猎物时,它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将掠肢弹射出去,也就是说可以在一秒钟内连续“出拳”五十次,弹射时的最高时速可以超过80千米/小时,产生约60千克的强大冲击力,加速度甚至超过了5毫米口径的手枪子弹,肢体与水瞬间产生的摩擦力甚至能让周围的水冒出电火花来。
正是因为那强劲的“螳螂拳”,所以如果把它们直接放进普通的玻璃缸里饲养,由于它们的好斗性,玻璃缸会被它们直接击碎掉,因此在饲养时一定要用防弹玻璃鱼缸。
虽然它的掠肢很强大耐冲击,但在敲击大约5万次后也会损坏,因此雀尾螳螂虾会通过周期性的蜕皮,来治愈掠肢的损伤。
鱼类是它们的主要天敌,由于螳螂虾的性情凶猛,即使被对方吞到了嘴里,螳螂虾仍不断地挣扎,最后许多又被完好无损地吐了出来,由此可见,哪怕是天敌的威胁,它们都表现的英勇无畏。
雀尾螳螂虾不仅拳头厉害,它的视觉也非同一般,它能够看到其它动物所看不到的“新世界”其实螳螂虾并不是属于真正的虾类动物,而是软甲纲口足类动物,因此它与昆虫一样都具有复眼结构,而且它眼睛中的每一个色素,都能与一种色彩产生感应,因此它们不仅能看到由七色光组成的多姿多彩的世界,也能看到我们人类看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有些螳螂虾的色彩分辨能力甚至达到了16种,如此强大的视觉能力,使它同时也能看见偏振光,不止是雀尾螳螂虾,一些昆虫和候鸟等动物也具有这种能力。
但这些都不足为奇,雀尾螳螂虾真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看到大多数动物所看不到的圆偏振光(一种呈螺旋状传播的光波),这是因为螳螂虾的复眼中具有众多的小眼,使螳螂虾能够识别圆偏振光。因此,螳螂虾可以利用这种光波与配偶进行交流,从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本文转自 http://www.pig66.com/2018/145_0826/17123269.html

(责任编辑:楚欣) |